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4199|回复: 0

[专家视角] 宋成利:医疗器械创新根本离不开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7 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宋成利:教育部微创医疗器械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副院长


    医疗器械产业作为我们今天健康产业,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当中一个小小的分支,在中国具有相当的体量。2013年,我们国家的医疗器械的产值达到2千多亿元的水准,药品应该是达到1万多亿,如果说健康产业多年之后能够达到8万亿,其实我们医疗器械才占了1/40,但是这个行业发展非常迅速,每年20-30%的增长率。我相信在今后的十年当中,我们这个产业如果能够占到1/10,达到1万亿的水准是有可能的。

  从去年今年开始,我们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医疗器械的创新创业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上个月到上海视察了一个医疗器械的公司。上海理工大学,现在是全国唯一一个医疗器械的研发学院,也在重点做医疗器械学科的规划。从国家层面,从去年开始到现在,发布了18个文件,鼓励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科技部有专项规划,今年的6月1日开始,新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要开始实施了,这个新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实施,将为产业的发展,为创新者会带来非常好的机遇,原来医疗器械必须有生产许可证才能拿注册证,现在可以翻过来,我作为一个教授,作为一个创新者,可以先注册一个公司,可以先拿到注册证。而且还有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鼓励国产的高端医疗设备能够被中国的老百姓用得起,创新的医疗设备有了专利,有了样机以后,可以快速的通过中国药监局的审批。

  创新根本离不开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中国这个产业如果真的能达到8万亿的话,需要多少人才,需要多少企业家,多少科学家,多少专精的市场营销人员,这个量是非常大的。我们现在没有这么多创新人才,其实中国目前大学的体制束缚了创新,束缚了创业,我们应该到产业当中来,跟产业结合,跟投资界结合,产学研真正的深度融合。我们也在上海国际园区创立一些独立的研发机构,比如上海医疗器械研究院,在常州、江苏我们也有产业化的基地。

  其实医疗器械的春天已经开始了。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