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17日于上海浦东举行的“张江论剑”科创沙龙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肿瘤药理学家丁健针对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生物医药行业面临的挑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面对关税战带来的进口试剂价格飙升,丁健院士强调了国产替代的重要性,并呼吁加速构建本土试剂生产能力。 卡脖子难题:试剂成本激增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进口试剂的价格从原来的2-3倍攀升至5-6倍,这对中国科学家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我们的科学研究几乎都受到了影响。”丁健院士指出,“在这样的高关税环境下,美国进口试剂已基本退出中国市场。” 自主创新是出路 ![]()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丁健院士提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我们要花大力气培育大规模生产试剂的企业。我们的能力足够强大,争取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实现自给自足。”他坚信,通过集体努力,中国不仅能够克服目前的挑战,还能开拓出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 政策支持与合作机遇 此次“张江论剑”不仅是对现状的一次深刻反思,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展望。政府和业界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促进产学研结合,形成合力推动科技创新。正如丁健院士所说,“创新的土壤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非常宽松,一定要容忍失败,鼓励科学家探索精神。” 结语 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通过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和产业链建设,我们有信心迎接未来的挑战,实现从“中国新”到“全球新”的跨越发展。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科研工作者能够在更加自主的环境中,创造出更多造福人类健康的伟大成果! |